《友達文言》Hear told

【佳文共賞】馬來西亞安麗股價大跌背後的真正原因

《安麗股價大跌背後的真正原因》

原出處 :  不惊云

最近馬來西亞安麗(Amway Malaysia)的股價大跌,引發市場關注。這並不是單一事件,也不是短期的財務問題,而是經年累月積累下來的結果。

對我來說,這場股價下跌,不僅是投資者的提醒,更勾起了我二十多年前在安麗的親身經歷,以及對她今天命運的反思。

曾經的熱情

二十多年前,我滿懷熱情地加入安麗,成為一名直銷商。當時的安麗與其他 多層次傳銷 有著一個極為鮮明的不同點:她有清楚的 零售價(Retail Price)。

那時候,大多數 多層次傳銷 公司都是「只要加入會員就有折扣」,產品只是幌子,真正的目的就是「拉人頭」。

安麗卻不同,她的產品不僅品質夠硬,還有清楚標示的零售價。這讓我相信,這家公司與一般的傳銷有本質的區別——她是以產品銷售為核心,而不是「金字塔」遊戲。

這份「與眾不同」正是我全心投入的原因。但很快,我也察覺到另一面:大多數直銷商對零售並不感興趣,他們真正熱衷的,是「推薦」。
因為一瓶一瓶賣產品,辛苦又慢;而拉一個人入會,將來可能帶來整個組織的業績獎金。於是,制度雖然設計得近乎無懈可擊,但實踐中卻早早走偏。

初心與制度

安麗的創辦人 Rich DeVos 和 Jay Van Andel,都是清教徒的後裔。

他們嚴守《聖經》原則,並試圖把信仰與商業結合。他們所倡導的「悲憫的資本主義」(Compassionate Capitalism),強調資本主義不應只是冷酷逐利,而是要造福人群,讓更多人因為參與而受益。

正因如此,我才會在年輕時全心支持安麗。她不僅有完整的產品線、近乎完美的獎勵制度,更承載著一份「有靈魂的企業」理想。

Rich DeVos 常常語重心長地提醒直銷商:「我們不是拉人頭的傳銷,我們的核心是銷售。」 這句話看似簡單,卻是安麗能夠長久存在、與傳銷劃清界線的基石。

可惜,現實卻是:直銷商們聽得懂,但沒有人願意真正去做。因為制度雖然獎勵銷售,但「保薦」來得更快、更誘人。理想與現實,從那一刻起就開始分岔。

管理層的失守

在安麗的早期,加入需要接近 馬幣100 的成本。這雖然金額不高,但仍是一道「篩選門檻」,能夠過濾掉一些純粹抱著投機心態的人。

然而,後來這個門檻降到 馬幣60,再降到馬幣30,再到推出所謂 APC(Amway Privileged Customer,特惠顧客)價。表面上,這是為了擴展市場;實際上,卻徹底摧毀了零售的價值。因為任何人付出微不足道的代價,就能直接拿到折扣。這意味著:

• 直銷商再也賺不到零售利潤;

• 消費者也不會再接受「零售價」;

• 整個制度淪為赤裸裸的「拉人頭遊戲」。

這不是制度的錯,而是 管理層為了短期增長而妥協。一旦這樣的方向確立,安麗與她原本最驕傲的「與眾不同」漸行漸遠。

———

中國市場的轉折

安麗在 1990 年代進入中國市場,原本被視為公司全球擴張的重要里程碑。但這一步,也種下了她日後衰落的種子。

在中國,直銷一度被全面禁止,安麗為了能合法經營,被迫妥協,把原本以「直銷」為核心的模式,轉向「專賣店+推薦」的混合制度。這種妥協表面上挽救了中國市場的存活,卻從此模糊了安麗的定位。

管理層為了「迎合市場」而改制度,最終導致:

• 銷售文化被弱化:產品銷售變成形式,推薦與擴張仍然是主旋律;

• 零售價被架空:中國模式反向影響全球市場,零售價從此成為虛設;

• 教育徹底走偏:中國龐大的市場數字成了表面繁榮,卻進一步強化了「推薦至上」的文化。

可以說,中國市場是一個拐點 ——從那之後,安麗再也守不住原本「悲憫的資本主義」初心,而是逐漸墮落為一場數字遊戲。

零售價的淪陷

當年的零售價,是安麗與其他 多層次傳銷 劃清界線的「金字招牌」。

但今天,零售價已經完全淪為虛設。

在電商平台,安麗的產品常常比「會員價」還低。消費者早已不會再乖乖掏錢買零售價。直銷商也幾乎無人願意靠零售賺那 20% 的差價,他們更樂意把時間用在「推薦」上。

這正是安麗最根本的悲劇:

她原本與眾不同的地方,最終變得與所有 多層次傳銷 無異。

悲憫的理想,冷酷的現實

回顧安麗的歷史,令人唏噓。她本來是建基於清教徒價值觀的「悲憫資本主義」,她本來的使命是要證明:資本主義也可以有靈魂。

可今天的安麗,已經讓這份初心消散。

她的制度依然近乎完美,但教育卻早已走偏;

她的理念依然高尚,但管理層卻無力守住;

她的零售價依然存在,但早已淪為虛設。

所以,股價大跌並不意外。這不是市場一時的懲罰,而是多年背離初心之後的必然結果。

結語

我至今仍然相信,安麗的獎勵制度在設計上幾乎無懈可擊;

但問題不在制度,而在人:在教育的偏差,在管理的妥協,在直銷商對「推薦」的沉迷。

二十多年前,我因為理念與制度而熱血沸騰,後來因為現實與走偏而冷卻退場。今天,市場給出的答案,正好印證了當年的失望。

安麗本來與眾不同,但當「悲憫的資本主義」變成「冷酷的拉人頭遊戲」,她的墜落就已經註定。股價大跌,只是遲來的清算。

2025/08/30

我的經歷,也許可以讓你少走幾十年的健康冤枉路。

我今時今日的營養知識,有一部份是20多年前在從事安麗時期學來的。
那時候我以為,只要有好的營養補充食品,就能幫助人改善健康。
直到2015年,我開始學習低醣飲食,才真正明白:
能改善健康的,不是藥物,也不是營養補充食品。
安麗確實有很多高品質的產品,但事實是,在我手裡,靠著這些營養補充食品,沒有真正幫過任何人解決健康的根本問題。
相反地,我自己以及身邊的低醣群組朋友們,卻因為低醣飲食而一個個恢復了健康,而且完全不靠營養補充食品。
這讓我徹底看清,安麗所謂的「健康營養教育」其實只是跟隨主流醫學與營養學,難以有所突破,更遑論真正帶來翻轉。

但錢,卻已花了不少在那些「必須買」的產品上。

所以,我毅然決定把更多心思放在研究「非主流」的 低醣飲食 上。短短六年間,我親眼看到的康復笑容,遠遠超過我在安麗十多年所見。

我從來不否認安麗的產品品質是一流的。

問題在於:這麼好的一把寶劍,卻少有人懂得正確使用它。很可惜。

朋友,我最後明白了一件事:
真正決定你健康的,不是營養產品,更不是藥物,而是 知識。
我希望你也能學到這一點。


探索更多來自 翰動仁心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Related posts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